2017年,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升至72.3%,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氣和其他產品在內的石油凈進口量達到4.188億噸,比2016年上升10.7%。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4.2億噸,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大的原油進口國。石油進口量和進口依存度的迅速攀升給中國石油安全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影響,中國的石油安全問題也引起了一些國家的顧慮。
國產的石油和石油替代燃料能否“養活中國”呢?與資源有限的煤炭液化和國內油氣資源開發等手段相比,作為可再生能源且潛力巨大的生物燃油技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近年來,生物燃油概念在全世界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國家在能源開發利用上開始向環保性和可再生性傾斜。經研究認為,生物燃油產業及能源農林業的大規模發展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減輕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大量使用生物燃油對中國大氣環境的保護和改善也有著突出意義:與化石燃料相比,生物燃油的使用很少產生NOx和SOx等大氣污染物,生物質能源利用導致的CO2排放遠低于常規能源。
根據預測,到2050年生物燃油開發量如果能達到1.05億噸,則可綠化約3000萬公頃荒山荒地,減排約3.1億噸 CO2。
建設從能源農林業到生物燃油加工業的產業鏈將持續帶動農業經濟和林業經濟。
2020年生物燃油開發量預計為1900萬噸左右,初步估算可給國家和地方創產值1000億元。到2050年生物燃油開發量如果能達到1.05億噸,將創造5000億元左右的年產值、吸納1000萬個以上的勞動力、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將,創造大量就業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就業。可以吸納1000萬個以上的勞動力,主要是農村勞動力將為中國的城鎮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一方面,中國的城鎮化建設提高了人均能源需求量,特別是人均燃油需求量;另一方面,城鎮化建設需要與之相伴的產業建設和就業機會的創造:能源農林業(和生物燃油加工業)在這兩方面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如今中國做為能源消耗大國,能源壓力與日俱增,且生態環境因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也在不斷惡化。雖如今國家在風能、太陽能及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不斷加大投資扶持力度,但此類能源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而存在不穩定性。因此,生物燃油技術的開發應用在中國存在巨大潛力。
不少發達國家在生物能源技術研發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特別是美國,美國生物能源技術發展的核心戰略是一貫的、明確的:以國家先期投入為引導,吸引產業界參與研制和開發長期(20年乃至50年后)可以發揮重大作用的關鍵技術,加速其商業化并形成相應的裝備制造體系。
為確保生物質能研發及推廣工作的開展,美國能源部2018年5月3日宣布繼續投入7800萬美元資助4個研究領域項目,以支持能源效率辦公室和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技術辦公室的早期生物能源研究和開發。各組織可以爭取一部分項目資金,包括那些開發高效轉化過程以提高生物質能產品和燃料可負擔性的項目。
資金還被用于研發有關生產可負擔得起和可持續的非糧食專用能源作物,這些作物可用作生物燃料和生物制品的生產原料。
美國能源部長里克·佩里表示:“通過宣布的資助機會,包括藻類、能源作物和各種廢物流在內的美國生物質能資源將被更有效地轉化為負擔得起的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和生物制品。”
目前在美國已掀起新一輪的生物質能研發利用高潮,有大量的機構參與到該項目中。
中國或可借鑒美國經驗,強化國家先期投入的引導作用(特別是考慮到中國政 府對能源部門、農業部門的高度控制):關鍵技術的發展可以得到足夠的資金;各種相互支持或相互競爭的技術可以在一個系統性的框架中得到公平的篩選和發展。以此激發生物能源技術的發展潛力,推動國內生物燃油產業和能源農林業的快速發展。
生物燃油產業和能源農林業是有顯著的能源、社會、環境效益的產業,應當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稅收優惠、貼息貸 款等。這對于起步中的新興產業尤為重要。中國已出臺《可再生能源法》,但和之前的《大氣污染防止法》、《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相關法律一樣,在對生物質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的支持上基本都屬于原則性而非操作性的法律,尚待具體、明確的規章出臺。此外,中國常規燃油行業尚存在相當程度的壟斷,制約了生物燃油產業盡快進入市場,這類問題的解決也有賴于國家政策。
近年來,為推動生物燃油產業發展,我國也出臺了針對生物乙醇的補貼政策,且據15部門印發的《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國范圍內將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全覆蓋。這也足已說明國家在生物能源的應用和推廣方面正在不斷加大力度。但在生物柴油方面,由于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分工職責不明確,對鼓勵生物柴油發展雖然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補貼政策,以及稅收優惠等,實際執行卻仍缺乏配套細則。
而業內普遍認為,在我國,生物柴油的推廣使用大好處就是解決“地溝油”回流餐桌的食品安全問題。實際上,“中國的生物柴油生產工藝已處于世界前列,中國用差的原料(地溝油)可以生產世界上好的生物柴油。調查發現,我國每年有300萬噸地溝油被食用,即人均約有10%的機率在食用由地溝油制取的食用油。從這個角度講,國內推廣生物柴油,比歐洲與美國的緊迫性要更大,也比目前國家大力支持、致力于解決陳化糧問題的乙醇汽油推廣更具緊迫性。
美國由于先前相關激勵政策的滯后,生物柴油產業落后于歐盟。但在近幾年政 府政策的支持下,美國生物柴油產量自2011年快速增加,至2017年,美國生物柴油產量為15.94億加侖,較2011年增加65%。
生物柴油也具有資源可再生的特性,有助于降低顆粒物與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變廢為寶”促進地溝油等廢棄油脂合理利用,且因閃點高、十六烷值高使用起來也很安全。根據美國環保局調研,在美國,生物柴油貢獻了該國近50%的顆粒物減排量。
因此,對于生物柴油的推廣力度我國還應繼續加持,擴大扶持范圍。不僅如此,也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開展以下相關工作:開展土地可利用性的調研工作,包括可利用的土地資源的種類、面積和分布;各類可能的能源植物的適宜性,及可能的發展潛力和分布;將能源農業、能源林業納入農業、林業發展戰略研究的范疇,制定切實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加強技術研發;高產、高含油且環境適應性強的能源植物(作物)新品種的選育;能源作物收獲、儲存、運輸等相關技術和設備,高效加工轉換工藝和設備的研發。